听林启言说,长安军是由韶卿长公主训练出来的军队。
长公主生前,带领着军队,打下过数十场大大小小的战争,这慕氏王朝的大半江山,还是由她率军,坚守打下来的。
先皇对她极为重视期盼,重视到,她所带领的军队,被亲赐名号,是王朝里所有军队都没有得到的殊荣。
期盼到,亲赐的名号,都是希望他的女儿,能在外带兵打战可以平安归来。
她所带动的各个士兵,均有赫赫战功在身,却甘愿在她麾下,不愿独立为将。
她的长安军,一度被各国视为慕王朝的虎狼之师,所到之处,攻无不克战无不胜。
就这样的一支军队,在长公主身死后,却被朝廷闲置在了城北军营中。
如今这支军队是由跟随她出生入死的副将,杨高逸执掌带领。
可杨高逸带领的长安军,只忠于长公主,因此慕邺没有办法将他们收归与兵部。
洛浔想,估计慕邺怕他强制收归兵权,会惹得杨高逸举兵谋反。
因此,就算他们不服从于朝廷兵部的调令,慕邺也没有拿他们怎么样,只能说明,杨高逸身上一定有着,慕邺所忌惮的东西。
洛浔听完林启言说的,有些苦恼,他们如此忠心与韶卿,让她很动容,可是就是因为这样,要她如何去让他们接受她的指令呢?
上官晴看出洛浔的苦恼,她鼓励道:“阿浔,虽然你初上战场,但是别怕,有我在,况且长安军是虎狼之师,这场战争很快就能平定的。”
“还好有你在,不懂的地方,还请你多多提点。”洛浔说着,对上官晴温和一笑。
她心里有些不安,慕邺宁愿将长安军放在城北军营中闲置,也不让他们去驻守城池,如今怎么愿意让她去带领?
按照他的心思,不是该,不再让他们又有立功的机会吗?
他不是想,让支军队随着长公主,成为不再被人提及的过去吗?
洛浔这般想着,身后的人唤了她一声:“洛大人。”
洛浔转头看去,只见慕旭正站在她身后的台阶上,阳光照在他的身上,配着那一身明黄的储君服饰,很是刺眼。
而他的身后,是阴影处紧闭的殿门,他整个人有一半的身子处在光明里,另一半的后面却是处在黑暗之中。
就算与他是对立面,可是眼下还在宫中,明面上还得遵着君臣之礼。
洛浔与上官晴还有林启言,对着他作揖,她疑惑问道:“太子唤臣,所为何事?”
慕旭走下台阶,站在她们跟前:“本宫有一言,要同洛大人说。”
“太子请说。”洛浔淡然回道。
慕旭冷着一张脸:“早些去城北军营,长安军可不是那么好听令的。”
洛浔抬眸,冰冷的眸子直视慕旭的眼睛:“太子方才在殿上,力谏臣当此次战役的主将,还让臣带领长安军,是何用意?”
“与其在这里,花心思揣测本宫,倒不如想想,如何收服长安军,他们对朝中之人,可没什么好脸色。”慕旭说完,与她擦肩而过,冷笑道:“尤其是他们知道,你是三公主的驸马。”
洛浔心中不解,慕旭这话是什么意思?
是慕颜的驸马,和不好调令长安军有什么关系吗?
林启言眸光暗淡,因慕旭这一句话,让他脸色都变得不好起来,洛浔见他如此,开口问道:“阿言,为什么说是殿下的驸马,更不好让长安军听从调令?”
林启言抬眸盯着她,洛浔第一次从他眼中,看到那一闪而过的伤感,他抿着唇,惆怅道:“因为…殿下是…阿姐的孩子。”
看着洛浔还是疑惑,林启言叹息道:“他们觉得长公主迟迟不归朝,一直在外征战奔波,以至于到最后死在战场上,都是因为…因为阿姐的缘故。”
洛浔内心一窒,所以,他们觉得,害得长公主如此的是林皇后?
而慕颜作为林皇后的孩子,他们自然对她,也是心存不满吗?
上官晴见洛浔神色复杂:“没事的阿浔,你先去兵部拿虎符,我与你一同去军营,我父亲与杨高逸曾一同出战过,同为将臣,他应该也会给几分薄面。”
洛浔点头道:“好。”
她不了解军中的一些事务规矩,有上官晴陪她一同去,能有一些照应,再加上杨高逸和上官贺曾并肩作战过,到底都还有些战友之谊,应该不会给她们太难堪。
事出紧急,洛浔拿着虎符就与上官晴一同去了城北军营。
刚到军营门口时,她看着眼前的景象,着实有些难以言喻。
她曾与父皇一同去过云将军的军营里,看他阅兵过,那时候在他的军营里,到处可见严于律己的士兵。
有正在练兵的,有在巡逻的,有在处理军中之务的,各个将士都是坚守在自己的职位上,认真严肃的做着手头上的事情,不敢有丝毫怠懈。
可如今眼前这支,曾被誉为虎狼之师的长安军,如今不说是在严阵以待,操练兵马,却是懒懒散散的,没有一点军队的样子。
洛浔知道,他们被闲置了十三年之久,早就没了往日那般让人肃然起敬的感觉,可也不至于如此散漫,令人不知该如何形容。
那些士兵都没有穿着兵甲,都只穿着单薄的衣物,松松垮垮的没有一点兵士的形象,嘴里还叼着一根稻草,看起来就像市井地痞般。
洛浔与上官晴翻身下马走在军营里,看着一些人在饮酒作乐,还有一些人在聚众摆赌,还有一些则是东倒西歪的躺着晒太阳睡觉。
她们不可置信的看着这一幕幕场景,很难联想到,这曾经是长公主带出来的军队。
有一个人走到她们跟前,拦住了她们的去路:“哎哎哎,你们是谁啊?就来我们军营里,不知道擅闯军营者,是死罪吗?”
洛浔冷言道:“我是翰林院侍郎洛浔,这位是上官将军,我们是受圣上旨意,来带领长安军前往离州平乱。”
“圣上?朝廷的旨意?”那人突然笑了笑:“十三年了,朝廷还记着长安军呢?”
“是,你们将军呢?”洛浔问道。
那人却上下打量了她一番,冷笑道:“将军,不见朝廷中人。”
洛浔蹙眉,还想说什么,却被上官晴拉住,她大声冲着那不远处的一个不同的营帐喊道:“将军不见朝中之人,那可否念在昔日,震西军与长安军共同御敌的情面上,见一见故人之女?”
她一说完,那营帐里就走出来一个身穿蓝袍的男子,他站得远,洛浔看不真切,可他背脊挺拔,声音洪亮:“可是上官贺将军之女,上官晴?”
上官晴对着他抱拳道:“上官晴,见过杨将军。”
杨高逸招了招手,那拦路的人就满脸不情愿的,放洛浔她们过去了。
刚走入营帐,洛浔就看到了传说中让人闻风丧胆的杨高逸,可他此刻面容沧桑,没了当年的意气勃发之感。
杨高逸就为她们二人倒了一杯茶:“上官将军此次前来,所为何事?”
“是为了离州平乱之事。”上官晴说着,她抿了抿唇,如实道:“我是此次平乱之战的副主将,这位洛大人,是主帅,圣上下了旨意,希望长安军此次能一同前往平叛。”
“洛大人?”杨高逸喝茶的手顿了顿,看向洛浔的眼神似一把剑,想要刺穿洛浔:“可是金科状元,三驸马洛浔?”
洛浔从容道:“正是。”
“哼,朝中无将了吗?让你一个文官做主帅,上官将军都比你有资格,圣上还真是,爱屋及乌啊。”杨高逸冷笑道,斜眼不去看洛浔。
“朝中并非无将,离州吕氏与孔氏世族,联合周边世族谋反,朝中之将都需得前往各个城池布防,以免那些心怀不臣之人,借此相继谋反。”洛浔看着杨高逸:“我也并非是因为三驸马的身份,才被圣上委以重任,而是此事,因我所判的阳城案一事而起的兵戈,我必须得去。”
杨高逸不屑的嘟囔了一句:“阳城案?和离州谋反有何干系?”
“阳城案的账簿上,所记载的那些世家大族,皆被斩首定罪,这些世族鱼肉百姓,戕害万民,导致所涉事之地民不聊生,而离州世族谋反,也是因为心有余悸,我想他们背后也如那些人一样,怕朝廷迟早查到他们头上 ,才会被挑拨逼至谋反。”洛浔认真回答道,希望杨高逸可以明白这件事情中的危害。
而杨高逸只是瞟了她一眼,讥讽道:“你自己造成的局面,自己自然有把握解决,想让长安军为你收拾,凭什么?”
洛浔咬牙,拽紧了衣角:“就凭,若是长公主还在,她也会如我所做。”
她刚说完,眼前的杨高逸将杯子摔在地上,猛然抽出了一旁的佩剑,朝着洛浔刺来。
而洛浔从位子上闪身到一边,杨高逸的剑就将她头上的乌纱帽打落在地,剑尖直指着洛浔的眉心。
上官晴见此,立马来到洛浔身边,警惕的看着那把剑:“杨将军,快把剑放下!”
营帐里的声音传到外头,那些懒散的士兵们瞬间警惕了起来,拿着长枪兵器守在了营帐门口。
风吹进营帐里,掀起洛浔的红色官袍,众人虎视眈眈的看着她,似要将她活吞了不可。
杨高逸举着剑,恶狠狠道:“你不配,提长公主殿下!”
洛浔背脊挺直,喉间不由自主的咽了一下,却没有退缩:“如今敢提长公主的人,都已少之又少,能记得她当初模样的,也只有你们,杨将军,你跟随她出生入死,跟随她踏遍山河,征战无数,你应该是最了解最懂她的人,你说,如果长公主遇到阳城案一事,她会放任不管吗!”
杨高逸神色微变,可还是怒目看着洛浔不言语。
“那些是她守护的子民,她怎会忍心,看着那些恶狼野狗残害他们!”
洛浔昂着头,紧握着手中的衣袖:“我也没有想到会有谋反之事,可事情既然发生,就证明我所做的,所想的没有错,他们是因为恐惧,害怕自己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被揭发,他们害怕我挥落下的刀,下一步就砍在他们的头上,所以他们才会被逼得狗急跳墙,行谋逆大罪!”
她在杨高逸有些错愣的神色下,继续说道:“阳城账簿上记载了多少巨大的数目,那上面又是因多少无辜的冤魂而造就的,桩桩件件都在刑部记档之中,通过阳城账簿所查到的各个地方的案件,在刑部的案桌上都快堆成了山!”
洛浔深吸一口气,坚定道:“可这还只是冰山一角,我必须要打赢这场离州之战,才能再通过这场战事,挖掘出更多为人所不知的冤案,才可以还那些冤魂以清白,若是长公主还在的话,你还觉得她会容忍的下吗?”
杨高逸不语,上官晴凝重的望着他:“我曾见过那账簿,确实令人震惊难以想象,长公主要在,她必定不会容忍,那些蛀虫剥削残害无辜的百姓,来填满自己的贪欲,使王朝江山动荡倾颓。”
“就是因为,她心中有这些百姓,所以才会落得如此下场,她本该可以坐上那最高的位置,可以成就一番大业,还能继续坚持她心中的理想,可是呢?是因为你们,才让她这般,她不该死在战场上!”杨高逸紧咬着牙,眼中的泪水滴落,他红着眼盯着洛浔。
手中的剑,已经颤抖到无法控制:“十三年了,殿下不在了,渐渐的,都已经没人记得,她曾经的功业,而长安军已不是当年的长安军了,已无心也无力,不想再战。”
他说完后,营帐外的士兵都暗自垂泪,缓缓低下了头。
“我虽然不了解她,但是我想,她一定是不想因为自家的争斗,而殃及无辜的百姓,使国家陷入内乱之中,所以她才宁愿死在战场上,至少可以换这些百姓安宁的日子。”
洛浔说着,看到杨高逸抬起头来盯着她,她神色庄重:“这里的每一片土地,每一座城池,她都曾带领你们坚守奋战过,这是她守护下来的国土,而你们是她的心血,她不愿看到江山破碎,如今却被那些狼子野心的人肆意撕裂,只有你们,才能继续将她的理想守护下去,才能让天下万民再次记起她,再次记起长安军,那她将永远存在!”
杨高逸盯着她良久,放下手中的剑:“文官就是文官,能言善道,一番话就能鼓舞人心,可是行军打战,可并非你的一张嘴就能让天下太平的,我还得见识见识你的本事,再做决议。”
“这么说,杨将军肯给我一个机会?”洛浔见他态度有些软和下来,看来用长公主之名,真的可以再次激发他们内心的斗志。
“机会只有一次,洛大人,明日再来吧。”杨高逸说着,将剑收了回去。
“事态紧急,我今日就可以!”
杨高逸冷哼了一下,不搭理她,上官晴拉着洛浔的手臂,轻声道:“先回去吧,杨将军自有打算。”
杨高逸背对着她二人,洛浔知晓送客之意,呆下去也枉然,并不是一下子能让他们甘心被调任,也只能跟着上官晴先离开了。
洛浔二人走出军营后,杨高逸扯下营帐正中间木架上蒙着的绸布。
眼前的案架上,横着的一柄长剑,那长剑的剑鞘上雕刻着一只展翅的凤凰,它被恭敬的摆放在案台之上,而那案台后面,是一副带着面具的女将军画像。
她执剑立于人们身前,那面具之下的眼神坚韧刚毅,定定的目视前方,好似在看着这营帐里的人,以及他身后营帐外的那群兵士。
杨高逸昂着头,双膝跪与地面之上,他一只手紧握成拳,重重的锤在自己的胸前,沧桑无神的眼中,又一次流出泪水。
而他身后的兵士,皆都跟随着他,手执长枪,单膝下跪。